第258章 张仪连横(三)

  张仪离开楚国之后,一刻也没有停歇,便马不停蹄地前往韩国,打算再次施展他那高超的连横之术。他来到韩国宫廷,径直求见韩宣惠王。张仪微微欠身行礼,姿态不卑不亢,随后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大王啊,韩国如今的地势实在是险恶至极,可谓是危机四伏,如同风雨飘摇中的孤舟,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。倘若大王不归附秦国,秦国必然会大举发兵,对韩国展开猛烈的攻击。他们首先会直奔宜阳这一战略要地,宜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,一旦宜阳落入秦国手中,就如同掐住了韩国的咽喉,韩国的处境将变得极为艰难。秦国接下来便会截断韩国的上党地区,上党地区是韩国的重要防线,一旦被截断,韩国的南北交通将完全受阻,物资运输也会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。而后,秦军再东取成皋、荥阳,这两处可是韩国的重要城池,一旦失守,韩国的核心防线将被彻底击溃,韩国的国力也将一落千丈。届时,鸿台之宫、桑林之苑这些代表着韩国昔日辉煌的宫殿园林,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,它们将沦为秦国的战利品,韩国的荣耀也将随之消逝。”

  张仪顿了顿,环顾四周,目光如炬,仿佛要将在场众人的心思都看透,随后继续说道:“要是阻塞了成皋,截绝了上党地区,韩国的国土就会被分割得支离破碎,各城池之间难以相互支援,韩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将彻底崩溃。在这种情况下,韩国有两条路可走。早归附秦国,尚可保得一时安全,至少还能勉强维持国家的生存;若不归附秦国,那等待韩国的必将是灭顶之灾,秦国的铁蹄将无情地踏碎韩国的一切抵抗,韩国将沦为秦国的附庸,甚至被彻底吞并。若韩国执意制造祸端,想要得到福报,那无疑是计虑粗浅,自讨苦吃,就像在悬崖边上跳舞,最终只会坠入万丈深渊。如今韩国与楚国结怨颇深,违背秦国而顺从楚国,想要国家不亡,那简直是天方夜谭,完全是在痴人说梦。所以我替大王谋划,还不如替秦国效劳。秦国最大的希望便是削弱楚国,而在削弱楚国这件事上,韩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并非韩国比楚国强大,而是韩国独特的地势所决定的。如今大王向西臣事秦国,同时进攻楚国,秦王必然会大喜过望,对韩国刮目相看。攻打楚国有利于韩国扩大领土,还能转移秦国的注意力,让韩国暂时摆脱困境,同时取悦了秦国,如此两全其美之策,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。大王,希望您能权衡利弊,做出明智的选择。”

  韩宣惠王听了张仪这一番慷慨陈词,心中权衡利弊,反复思量。他深知韩国如今的处境极为艰难,张仪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,但却句句在理。最终,韩宣惠王还是听从了张仪的主意,决定归附秦国,同时进攻楚国,试图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为韩国谋得一线生机。

  张仪回到秦国后,详细地汇报了游说韩国的情况。他将自己在韩国宫廷中的所见所闻,以及韩宣惠王的态度和反应,一一如实禀报给秦惠文王。秦惠文王听完张仪的汇报后,对张仪的才能和功绩十分赞赏。张仪的连横之术再次大获成功,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,成功地说服了韩国,为秦国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秦惠文王为了表彰张仪的杰出贡献,赐给张仪五座城邑,并封他为武信君。这一封赏不仅是对张仪个人能力的认可,更是对他为秦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肯定。从此,张仪的名声更加显赫,他在秦国的地位也日益稳固,成为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的重要谋士之一。

  秦惠文王十四年(前311年),秦国的扩张步伐并未停止,反而愈发迅猛。在秦国的版图不断扩张的背景下,秦惠文王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国的齐湣王。张仪带着秦国的使命,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齐国。他来到齐国后,经过一番精心准备,拜见了齐湣王。张仪在齐湣王面前微微欠身,行了一个礼,随后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大王,如今天下强大的国家中,没有能超过齐国的。齐国地大物博,国力雄厚,大王您以及您的大臣、父兄们个个兴旺发达、富足安乐,齐国可谓是天下之雄。然而,那些替大王出谋划策主张合纵的人,都只看到了眼前的暂时欢乐,沉浸在齐国如今的繁荣之中,却没有考虑到国家长远的发展利益。他们没有看到,天下之势正在悄然变化,秦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。”

  张仪停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:“如今,秦、楚两国已经结成紧密的联盟,他们嫁女娶妇,结成兄弟盟国,关系稳固,如同一体。韩国献出宜阳,魏国献出河外,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,还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。各国纷纷向秦国靠拢,秦国的势力范围正在不断扩大。假如大王您不臣事秦国,秦国就会驱使韩国、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,让齐国的南部边境陷入战火之中。同时,赵国的军队会全部出动,渡过清河,直指博关、临菑,如此一来,即墨这座重镇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。齐国的国土将被分割,国家的根基将被动摇。国家一旦被进攻,即使大王后来想要臣事秦国,恐怕也来不及了。因此,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件事,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,而要看到秦国的强大和不可阻挡之势。”

  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  齐湣王听了张仪的话,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,说道:“齐国地处偏僻落后的东海边上,向来不曾听到过这些所谓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。齐国如今富足安乐,国力强盛,难道还会害怕秦国不成?既然如此,那便答应了张仪的建议。”于是,齐湣王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,答应了张仪的连横主张,决定与秦国联合,放弃了与其他诸侯国的合纵联盟。齐湣王的这一决定,虽然暂时让齐国与秦国建立了联系,但却也为齐国的未来埋下了隐患,使其在诸侯国之间的战略地位逐渐被动。

  张仪离开齐国之后,一刻也不敢耽搁,马不停蹄地向西来到了赵国。他带着秦国的使命,一路奔波,心中却始终盘算着如何说服赵武灵王。到达赵国后,张仪迅速求见赵武灵王。在赵武灵王的宫殿中,张仪神色凝重,微微欠身行礼后,缓缓说道:“大王,如今秦国已经相约齐国、韩国、魏国的军队,准备进攻赵国。秦国的势力日益强大,各国纷纷响应,赵国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我心中十分担忧赵国的安危,不敢隐瞒真实的情况,所以先把它告诉大王左右亲信。我私下替大王考虑,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出击。不如与秦王在渑池会晤,面对面地,口头作个约定,请求按兵不动,不要进攻赵国。这样一来,赵国可以暂时避开秦国的锋芒,争取时间整顿国力,同时也能向秦国展示赵国的诚意。希望大王能拿定主意,莫要错失这难得的时机。”

  赵武灵王听了张仪的话,心中暗自权衡。他知道赵国如今的实力虽然不容小觑,但面对秦国联合多国的进攻,形势确实不容乐观。经过慎重思考,赵武灵王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,决定与秦王在渑池会晤,争取和平解决争端。张仪见目的达成,心中大石落地,便安心离去。

  离开赵国后,张仪又向北来到了燕国。他带着之前的成功经验,求见燕昭王。在燕昭王面前,张仪恭敬地说:“大王,大王最亲近的国家,莫过于赵国。然而,赵王凶暴乖张,六亲不认,大王对此应该有明确的见识。如此赵王,又怎能认为赵国是可以亲近的呢?之前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