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 张仪连横(二)
然而,到了秦惠文王三年(前322年),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后,却遭到了免去相位的命运。出了种种原因考虑,秦国为了彻底贯彻实施连横策略,准备派张仪到魏国去担任国相。或许,这也是张仪自己主动提出来要这么去干的。
为了秦国的利益,张仪毅然决定前往魏国担任国相。他带着对秦国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,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。他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,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,进而让其他国家效法,以此扩大秦国的影响力。在他的心中,有一个清晰的目标:让秦国的旗帜飘扬在整个战国大地。
然而,魏惠王对张仪的建议并不买账,拒绝了他的请求。魏惠王的拒绝,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张仪的头上,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。但张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,他知道,说服一个国家的君主并非易事,需要时间和耐心。秦惠文王得知后,大发雷霆,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、平周。这一举动,如同一场暴风骤雨,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尽管如此,秦惠文王暗中却对张仪更加优厚,给予了重赏。张仪深感惭愧,觉得自己辜负了秦惠文王的信任,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。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,一定要为秦国赢得这场战略博弈的胜利。
秦惠文王六年(前319年),魏惠王去世,魏襄王即位。这是一个新的开始,也是一个新的挑战。张仪再次劝说魏襄王,希望他能臣事秦国,退出合纵联盟。但魏襄王同样不肯听从他的建议,仿佛对张仪的连横策略视而不见。于是,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。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,魏国战败,如同一片落叶在狂风中飘摇。这一场战争,再次证明了秦国的强大和张仪策略的正确性。
秦惠文王七年(前318年),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燕国、齐国率领匈奴人一起进攻秦国。这一场联合进攻,如同一场巨大的风暴,席卷了整个战国大地。但秦惠文王并没有因此而惊慌,他指挥秦军,巧妙应战,成功还击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,斩首八万二千。这一场胜利,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,照亮了秦国的天空。此役让诸侯们大为震惊,纷纷陷入了慌恐之中,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秦国的力量和张仪的连横策略。
秦惠文王八年(前317年),张仪再次游说魏王,劝他退出合纵盟约,臣事秦国。这一次,张仪的游说取得了成功。他的言辞如同一把锋利的剑,刺破了魏王的犹豫和恐惧。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,并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。张仪回到秦国后,重新出任国相,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次年,魏国正式重新臣事秦国,为秦国的战略布局增添了重要的一环。这算是张仪连横的首胜吧!这一场胜利,不仅是张仪个人的荣耀,更是秦国崛起的重要一步。张仪的连横策略,如同一条无形的线,将各国的命运紧紧相连,为秦国的统一大业铺平了道路。
张仪在这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,充分展现了他的纵横之术和卓越的外交才能,成为了战国时期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。
秦惠文王九年(前316年),秦国国力蒸蒸日上,秦惠文王为了进一步拓展疆域,决定对苴国、巴国以及蜀国采取行动。他派遣张仪、司马错率领大军前往救援苴国和巴国,看似是一场正义的救援行动,实则暗藏玄机。张仪,这位深谙权谋之道的纵横家,心中另有盘算。他早已垂涎巴国和苴国的富饶之地,趁着救援之机,出兵攻取了巴国,擒获了巴王。随后,他向秦惠文王进言,设立巴郡、蜀郡和汉中郡,将三郡土地精心划分为三十一县,并在江州大力建筑城池。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秦国在巴蜀地区的统治,也为秦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秦惠文王十一年(前314年),魏国背信弃义,抛弃了与秦国的盟约,转身加入合纵盟约。秦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,立刻出兵攻打魏国,轻松地夺取了曲沃。这一仗,不仅是对魏国背盟行为的严厉惩罚,更是向其他诸侯国展示了秦国的强大武力。
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(前313年),秦国将战略目光投向了齐国。此时的齐国,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战国的东方,国力强盛,威震四方。然而,此时的齐、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,如同两座坚固的堡垒,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扩张。形势对秦国极为不利,秦国的统一大业似乎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。
在这个关键时刻,张仪再次临危受命,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。张仪,这位秦国的杰出谋士,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口才,肩负起了这一重任。他带着秦国的使命,踏上了前往楚国的道路。楚怀王听闻张仪到来,心中颇为好奇。他空出上等的宾馆,亲自前往宾馆安排张仪的住宿,这一举动,不仅显示了他对张仪的重视,也体现了他对这次会面的期待。他热情地问道:“这是个偏僻鄙陋的国家,先生您用什么来指教我呢?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谦逊,也带着一丝期待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张仪微微眯起眼睛,嘴角上扬,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。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。他先是客套了几句,然后切入正题,游说楚怀王道:“大王若能听从我的意见,就请和齐国断绝往来、解除盟约。我愿意奏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,让秦国的女子作为服侍大王的侍妾,秦、楚之间娶妇嫁女,永远结为兄弟国家。如此一来,向北可削弱齐国,而西方的秦国也能得到好处,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。”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,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颗珍珠,落在楚怀王的心中。
楚怀王听后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心中满是惊喜和期待。他仿佛看到了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已经在眼前,那是一片富饶的土地,足以让楚国的国力更上一层楼。他高兴地应允了张仪,满朝大臣也都纷纷前来祝贺,整个王宫一片欢腾。然而,唯独陈轸面露忧虑,他站在一旁,眼神中充满了担忧。他劝谏楚怀王不要轻信张仪,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:“大王,此事不可轻信啊!”
楚怀王不悦地说道:“我不费一兵一卒即可获得秦国六百里地,满朝臣子都在为这一消息感到庆贺,唯独你在阻止我,你想干嘛?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,仿佛陈轸的劝谏是对他的不尊重。
陈轸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不是这样的。以臣看来,商於一带的土地非但不能得到,反而会换来秦国和齐国联合起来。秦、齐二国一旦联合,届时必定会祸患临头。”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,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重锤,敲打着楚怀王的心。
楚王要他继续说下去,陈轸则说道:“秦国之所以对我楚国如此谨慎,只因为齐楚二国结盟。如今大王与齐国断交,会使楚国孤立无援。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,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?张仪回到秦国之后一定会背弃对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