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 吴越权力交接与战争阴云

仅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刺客传奇。他的名字被后人铭记,他的故事被无数人传颂。专诸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与勇气,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杰们的壮志豪情。

  僚被刺杀之后,阖闾自然就顺理成章地做了国君,这就是吴王阖闾,也就是夫差他爸。阖闾登上王位后,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。他继续推行父亲和兄长的政策,励精图治,让吴国的国力更上一层楼。

  至于越国这边,这些年内部倒是相对太平,一直都是父子相传。之前吴国被晋国大力援助的时候,是越王夫谭在位,他也就是勾践的爷爷。夫谭统治时期,越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,虽然国力不如吴国,但也能够自给自足。等到吴国内部发生那一大堆事情的时候,是越王允常在位,他也就是勾践他爸。允常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,他看到了吴国崛起带来的威胁,开始积极发展越国的军事力量,为日后与吴国的对抗做准备。

  吴越两国这些年内部的情况,大致就是如此。至于外部,这期间吴国一边自己搞扩张,一边帮晋国牵制楚国。不得不说,吴国打仗还是挺狠的,对敌人狠,对自己也狠。诸樊和余祭这两位国君,全都是死在了对外战争当中。他们的牺牲,吴国的扩张做出了贡献。

  而越国这边,随着吴国的崛起,吴越两国的冲突越来越大,矛盾自然也就越来越深。从地缘上看,吴国欲争霸中原,必先征服越国,以解除其后方威胁;而越国欲北进中原,更必先征服吴国才能够打通北进中原的通道。于是,一场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拉开了帷幕。

  到了吴越两国全都崛起之后,晋国和楚国开始有变化了。因为连续打了几十年,又没能打出个结果。再加上当时两国内部,都开始出现问题。尤其是晋国,几个强大的士大夫家族,开始逐渐架空国君。所以到了公元前546年的时候,晋楚两国直接举行了一场和谈,签订了和平协议,宣布平分霸权。

  随着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,整个中原瞬间就安静下来了。要知道,之前中原各国常年乱战,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在于晋楚两国的斗争。而如今晋楚两国停战了,其他国家自然也就不打仗了。此后的四十年里,中原诸国开始少有战事。这期间,老子开始在周王室做图书馆管理员,孔子开始逐渐长大,各种诸子百家的思想开始逐渐萌发。

  但这种局面,仅限于中原地区。

  在当时的东南地区,情况则是完全不同。但是吴越两国都刚刚崛起,都有着强烈对外扩张的欲望。

  所以在这四十年里,吴国那边就发生了一系列之前提到的内乱和扩张,越国也开始和吴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。

  最关键的是,吴国在这四十年当中,不断袭扰楚国,导致楚国根本就没法休息。

  就这样,过了四十年之后,楚国衰落到了一个临界点。晋国这边,直接宣布撕毁条约,对楚国发起总攻。此后,晋国带了十多个小弟,一起围殴楚国。但是结果,却因为晋国内部矛盾,只是消灭了楚国大部分有生力量,没能直接灭了楚国。

  不过,晋国这次行动,却给吴国创造了一个天赐良机。

  就在晋国撤退的同时,吴国开始集结重兵,从东方开始进攻楚国。因为当时楚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,大部分有生力量都被打光了。再加上当时吴国这边,伍子胥帮吴国请来了一位绝世名将,孙武。所以最终,在孙武的统领下,吴国很快就打到了楚国的王都,差点把楚国给灭了。

  关键时刻,越国开始偷袭吴国本土,西边的秦国也开始派兵支援楚国,楚国这才逃过一劫,避免了被灭国的下场。不过经此一役之后,楚国一直到春秋末期,基本上就一直在养伤了。

  而对于吴国来说,原本这次可以吞并楚国,或者占领楚国的大部分领土。但是结果,却因为越国的偷袭,功败垂成。所以接下来,两国就成了死仇。吴王阖闾率军回到吴国之后,迅速平定叛乱,赶走了越国军队。然后,他就开始琢磨,怎么才能报仇,怎么才能灭了越国。

  因为当时楚国残了,晋国的士大夫家族在内斗,秦国一直被堵在西边,齐国则是在闹‘田氏代齐’,传统的几大强国,内部都在内乱,都没法去管外边的事情。此时放眼天下,也就只有吴越两国,还有心思积极对外扩张。

  这场战争,不仅是两国之间领土和资源的争夺,更是两国命运和未来的较量。它如同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,将整个东南地区都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,改变了两国的历史进程,也让无数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