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5章 三光政策

  "必须在他们离开前摧毁它。"朱秀兰检查装置原型后说道:"但需要直接接触晶体."

  这意味着自杀式任务。

  刘铁柱刚要反对,实验室突然警报大作.

  地面部队遭遇伏击的消息传来,大部分守卫冲出去支援。

  机不可失。

  两人从通风管跳下,朱秀兰直奔晶体平台,刘铁柱则解决剩余守卫。

  当朱秀兰将装置插入晶体时,整个实验室瞬间亮如白昼,警报声刺破耳膜。

  "快走!"她大喊,"连锁反应要开始了。"

  两人拼命跑向出口,身后蓝光越来越强。

  就在他们冲出矿洞的瞬间,大地剧烈震动。

  矿脉开始自封闭,冲击波将两人掀飞,重重摔在泥水中。

  远处,日军特种部队正狼狈撤退。

  蓝色光柱从多个矿洞口冲天而起,在夜空中形成诡异的极光效应。

  朱秀兰知道,父亲的装置起作用了,辐射矿脉正在永久钝化。

  一个月后,大雪全面融化,山区逐渐恢复平静。

  辐射读数下降到安全水平,逃散的村民开始陆续返回。

  刘铁柱和朱秀兰站在铜矿入口的山坡上,看着被永久封闭的矿洞。

  "父亲的研究,总算没有白费。"朱秀兰轻声说。

  刘铁柱望向远方新生的朝阳:"但战争还没结束,日军不会放弃寻找这种矿物。"

  郭雪梅拄着拐杖走来,她已经基本康复。

  "侦察兵报告,日军在两百公里外的青龙山又发现了类似矿脉。"

  刘铁柱点点头,转向身后集结的队员们。

  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战斗,现在的联军就剩百余人。

  人数虽然不多,但经历了数百场战争洗礼,他们不再是散兵游勇,而是一支真正的抗日力量。

  刘铁柱说道:"大家休整三天,然后向青龙山进发。"

  当夜,营地举行了简单的庆功会。

  朱秀兰将父亲的所有研究资料整理成册,交给刘铁柱保管。

  "这些知识太危险,但也许有一天能用来造福百姓。"

  ………

  次日黎明,刘铁柱被紧急情报惊醒。

  日军大部队正向山区进发,这次带来了地质勘探专家和重型钻探设备。

  "这帮狗娘养的,他们不死心啊。"刘铁柱冷笑,随即下令,"按计划撤离,我们在青龙山等他们。"

  队伍浩浩荡荡出发,向着新的战场前进。

  朱秀兰走在刘铁柱身边,手中是父亲改进后的改革计数器,他们的战斗远未结束,但这一次,他们掌握了先机。

  山路蜿蜒,如同他们崎岖的命运。

  但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险,这支从废墟中重生的队伍,已经准备好迎接任何挑战。

  因为他们明白,有些战斗,不是为了胜利,而是为了不让黑暗吞噬这片挚爱的土地。

  黎明前的青龙山笼罩在浓雾中,刘铁柱趴在山脊上,望远镜里清晰地映出日军勘探队的活动。

  三百米外的山谷里,三十多名日军工兵正在架设钻探设备,五名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,围着地质图指指点点。

  "第三处勘探点,"刘铁柱在自制地图上画了个红圈,转向身旁的朱秀兰,"和铜矿的布局一模一样。"

  朱秀兰调试着改造过的盖革计数器,读数指针轻微颤动:

  "地下有类似辐射反应,但弱得多。"

  她突然压低声音说道:"他们换方法了,这次是先勘探再开采。"

  身后传来窸窣声,郭雪梅带着侦察小组回来了。

  她右腿的伤已经痊愈,但走路仍有些跛。

  "北面峡谷藏着运输队,二十辆卡车,全是钻探设备。"

  话落同时,她摊开偷拍的图纸:"最惊人的是这个。"

  图纸上画着巨型钻机的设计图,标注着"深层矿物提取专用"。

  刘铁柱瞳孔一缩,这设备比铜矿用的先进两代,钻头直径足有三米。

  "至少需要半个月组装。"朱秀兰快速计算,"但一旦运转,三天就能打到矿脉核心。"

  刘铁柱收起图纸,目光扫过队员们的脸庞。

  这支百人队伍经过休整,已经编成三个战斗小组,装备也从杂牌枪,换成了清一色的手枪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